尽善尽美故乡情
--读孙文胜散文集《梦是故乡真》有感
文/陈菊艳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不管走出多远,每个人对家乡都充满回忆,这种回忆或是甜蜜,或是苦涩,或是五味杂陈,都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诉说,是对家乡挥之不去的思念和魂牵梦绕的情怀。《梦是故乡真》,除了描写出这种真挚的情感,更是具有一种美感,即使最普通的生活,那个贫穷的岁月,也在不经意间呈现出一种如诗如画的美妙,让我不止一次地沉醉于书中的乡情、乡味、乡趣和乡恋,脑海中浮现一幅幅熟悉亲切的画面。春种夏耕,秋收冬藏,田野村庄,父老乡亲在阳光下,辛苦劳作,在房前屋后温馨生活。仿佛回到从前,简单、质朴,甚至有些困苦的童年记忆,在书中也富有乐趣,多了一些温暖和美好的记忆。
全书用我们熟悉、亲切,富有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流畅的叙述,把最真实的农村生活,随处可见的自然现象,普普通通的街坊乡邻,描写得妙趣横生,充满温情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写活了故乡的一草一木,鸡鸣犬吠,写出了乡亲们的勤劳、善良,热情厚道,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有对父母深深的思念和对乡邻美好的祝福,对庄稼土地浓浓的眷恋和依依不舍,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用生花的妙笔,描绘出大自然的四季变幻,庄稼地里的酸甜苦辣,美妙的风霜雨露,玉米小麦,果蔬小花,恬淡温馨的农家院落,勾勒出一幅活色生香诗意画意般的乡村生活,虽然贫穷,但却温暖,更是饱含着对故乡深深的情感,真挚纯朴,感染读者,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书中诗句与俗语运用自如,词藻优美而且熟悉亲切。在《等待落雪》一文中“且不说坐看青竹变琼枝的意境,千树成树梨花开的美丽,也不说盖尽人间恶路岐的理想,欲号天公试比高的胸怀,单就诗人白居易描述的绿蚁新醅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场景就让令我心驰神往。”这种对诗句理解透彻,引用恰到好处的例子不胜枚举,经典在书中随处可见,和文章上下内容衔接天衣无缝。“开饭了,李家媳妇端来了粘窝面,辣子调得红红的;张家媳妇送来了老鸹貔,炒蒜苗香得扑鼻子……”“麦熟一晌,蚕老一时。”“风是云的头,云是雨的娘。”“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茄子一行,豇豆一行。”等朴实风趣的句子数不胜数,让人读了格外亲切,生动形象。书中不管是描写家乡的四时之物,还是叙述故土人情,信手拈来的名词佳句、让花草树木呈现出一片诗意,意蕴无穷;使自然界风雪雷电变幻的姿态,活灵活现,妙趣横生。两者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增添了故乡村庄田地的美感。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我们曾经生活过的村庄如此美好,充满了乐趣。
用词准确,简洁明了。动词生动形象且不重复,像一幅清新隽永的人物画像,描摹出乡间院落的男女老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以《冬藏的韵致》为例“寒风里的人们,有拔萝卜的,有挖白菜的,有摘菜叶的,还有捣鼓红薯的、洋姜的。他们把收获装进袋子,扛着口袋儿,提着担笼……你来我往,个个急急火火的。麦娃肩套皮绳拉苹果,车子走到上坡路,两腿挣得直哗啦,头发稍稍都冒热气,车子就是拧拧次次不前行。二妞给他爸送米汤,看见麦娃满场的样子不帮忙,还笑他是穿着棉衣洗澡的胖狗熊。碎娃们撅着屁股拔萝卜,哼哧哼哧地憋红了脸蛋,萝卜依然不出窝。白发的老婆婆也来凑热闹,看着年轻人咯嘣咯嘣嚼鲜脆,张着没牙的嘴干着急……”形容词、 象声词、拟声词使用贴切,逼真再现四季变化中的自然现象,万物生长中的可喜变化:“咕咕咕、呱呱呱……你听青蛙、蛤蟆也来凑热闹了。”“寂寥暗夜,虫鸣啾啾。隔窗忽闻风声骤起,顷刻便有雨声叮咚入耳。风挟雨声,雨借风势激越时。如万马齐鸣,旋律铿锵舒缓,时如丝竹入耳,韵味飘渺。”“剩下的柿子拿回家,娘净几根葱,切几段青椒,磕一枚鸡蛋,哗啦哗啦炒一盘,再擀好一案旗花面,一会儿一锅酸辣香的面片就烩好了。哥哥们一人一大碗,吸溜吸溜,个个吃得额头冒汗。”……让人如临其境,如一曲精彩绝伦的交响乐,演绎春花夏雨秋风冬雪,如诗如画;流动着乡间乡情,故乡的味道,如痴如醉。“移步林间独坐,享山之幽静,听水之流欢,看白云变幻,赏朝阳明月……”
对偶与长短句的运用,让段落整齐排列又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雪映梅红,梅点雪亮。”“人生美好,春日短暂。”“细雨沾衣,烟笼村舍,看似静谧的世界里,虽然隔了一层厚土,它却吹醒了沉睡的蚯蚓,天涯远隔,它还能唤回呢喃的紫燕。一场雨,就这样活泛了天和地。”“雨住了,我仰起头,果然见云隙透出了光亮。今夜月明如柱,重明若晴。我踱步村外,一细细毛豆挂满了豆荚,握在脚旁的冬瓜酣然入梦。黄瓜叶上的露珠噙着月明,顾盼生辉,深秋的景致气息令人陶醉。”“春雨细沥、绵密,是涂鸦的好处。无风的时候,它躲在闲游的云朵里;风儿紧了,近了,它就汇聚成浓浓的一团,慢慢晕染了四周的天空。漫长的塬坡,焦黄寂寥。它抽出晶亮的丝线,绣一片萌芽的草尖;桃树、杏树枝干如铁,它就点缀上探头探脑的叶苞叶卵花苞;孩童们四处奔跑,神情迷茫,它就在柳丝上拂动鹅黄,让柳笛哇哇吹响……”一下子就调动人所有感官,春雨就扑而来。从视觉、嗅觉、听觉上营造出故乡的生活氛围,朴素的生农村生活,家常便饭都冒着热气,可以闻见香味,甜甜蜜蜜的感觉;热情勤劳的父老乡亲善良、友爱,可敬可亲。
回忆与现实交织,穿越时空的目光捕捉那些瞬间,刻画出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感悟生活的真谛。“有烟火的日子,有尘埃,更有温暖。” 珍藏岁月中的故事,“走娘家,就这么大包小包地来了,再盛满快乐和亲情地回去,填满了思盼生发的念想,烘托了年节吉祥的气氛。”告别过去,展望未来,“站在城市的高处,俯瞰滚滚奔腾的车流,我感慨万千,心底涌起的不仅是自豪,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放下曾经的迷茫,风尘仆仆,一路前行一路歌,“既然不能像奇葩一样闪亮绚丽,那就像小草花一样恬淡地开放,做好了自己,也就装点了世界。” “心怀热爱,眼有风景,清欢之味会油然而生。”让人感同身受。徜徉其中,依稀看见作者伫立村口,眺望着远处萌芽的庄稼,丰收的季节,被城市化进展包围的农村,听见娘在屋门口唤儿的声音,炊烟袅袅,“晚风一吹,月儿洒落一地碎银,空气里流淌着月饼农田的香味。母亲关上院门,街上孩童的歌声,便只留下个尾巴。”……
合上《梦是故乡真》的书页,记忆里家乡的画面,一幕幕在文章真实的再现,而且带着一丝温热,似乎可以触摸到一片深情,氤氲在季节流转,时序更替里,散发着阵阵幽香。想起孔子的一句评价:尽美矣,又尽善也,最能表达我欣赏完散文集的感慨,全书展现出一种全方位的美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可以说是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