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里的端午
文/张豪
清晨的集市上,艾草与菖蒲的清香在晨风中飘荡。小贩们将新鲜的粽叶整齐地码放在竹筐里,青翠的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我站在摊位前,看着一位白发老人仔细挑选着粽叶,她布满皱纹的手指轻轻抚过叶面,像是在抚摸一段遥远的记忆。

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与祖母有关。每到这个时节,她都会早早准备好糯米、红枣和粽叶。我蹲在她身旁,看着她灵巧的手指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填入雪白的糯米,再放入两颗饱满的红枣。粽叶在她手中翻飞,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个精巧的三角粽。灶台上的大铁锅里,水汽氤氲,粽香渐渐弥漫整个厨房。
如今城市里的端午节,超市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速冻粽子。但每当我路过小区门口,看见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时,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她们一边包着粽子,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乱。这场景让我想起儿时在乡下,全村人一起包粽子的热闹场面。那时,谁家包了粽子,总要给邻居们送几个尝尝。粽叶的清香里,包裹着浓浓的乡情。
端午节的午后,我坐在阳台上,慢慢解开一个刚煮好的粽子。热气升腾间,粽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咬下一口,糯米的绵软与红枣的甘甜在口中交融,这熟悉的味道让时光仿佛倒流。窗外的龙舟鼓声隐约可闻,孩子们手腕上的五彩绳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依然在延续。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仪式——包粽子、挂艾草、系五彩绳,才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以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每一片粽叶,每一粒糯米,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夜幕降临,我站在窗前,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不知道此刻,有多少人正围坐在餐桌前,分享着自家包的粽子?那粽叶的清香,那糯米的甘甜,那红枣的温暖,都是这个节日最动人的味道。端午的味道,是记忆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文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