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采油工朋友
文/卫尚科
在延长油田工作了几十年,我结识了许多采油工朋友。虽说都是采油工,可他们经历和故事各不相同。
一
那些年,楼下住的马老,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采油工。论年龄,他应该是我的长辈。几乎天天碰面,我也常到他家串门聊天,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马老进矿的时候,油矿条件差,缺乏技术和设备,油井多分布在河边、路边和田边,油井浅产量低,采油工艺原始落后。
那时候,油区没通电,井口也没装抽油机。投产的油井,产量高的,用仅有的几部吊油车提捞采油;其他老旧井,都是用人工搅动辘轳吊油。
马老的吊油小组有9人,管理着21口油井,月定额30吨左右。小组配有一部马车,车上装有储油桶、三脚架、辘轳、吊油桶及必要的工具。
每天迎着朝阳,小组人员赶着马车来到井口,安装好三角架、辘轳和吊桶,轮流搅动着辘轳下桶起吊。吊上来的原油倒进储油桶,再下桶再起吊,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井筒原油吊净,再倒到下一口油井。时间长了,他们摸索出了每口井的上油规律,据此来确定吊油的时间和频率,这样他们心里就有了底。
月月有任务,天天有定额,一年四季他们都奔走在野外井场。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风里来雨里去,无论严寒酷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致妻子分娩、父亲病逝,马老都没顾上陪伴和照顾。
设施设备简陋笨重,装车下车,安装拆卸,全靠人抬肩抗。搅动辘轳更是体力活,井筒液面高的时候,下桶起吊还算轻松;随着液面的降低,提吊一趟得几十米甚至百十米,搅动辘轳就更吃力了,即便几个小伙子同力搅动,几趟下来,都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成天同原油打交道,衣服总是沾满油污。遇到提吊喷洒,原油如倾盆大雨,从头浇到脚。一瞬间,大家都变成了“油”人人。顾不了太多,随手抓把黄土,沾一沾,搓一搓,接着再干。要是在冬天,过不了一会,衣服就冻得像铠甲了,咣咣作响,不保暖还硌人。
完成了吊油任务,他们还要将抛洒在井口的原油收起来,俗称“拾油苗”。他们就地取材,拽一把路边的马莲草,将原油沾在草上,再用手捋进油桶。小小的举动,既增收了原油,又减少了浪费和污染。领导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还动员机关干部开展了“拾油苗”竞赛呢。
年复一年的苦干巧干,他们连年超额完成任务,马老领导的吊油小组多次受到油矿的表彰奖励。1959年,他们被评为全国光荣班组,马老被评为陕西省先进生产工作者,还应邀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每每说起这些,马老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常说,那时候条件不好,大家都这么干,也没觉得有多苦有多累。这份荣誉,是对他个人的表彰,更是对一线采油工的褒奖。
二
被称为“老秀才”的崔老,也是一名资深的石油人。
1953年,崔老进入延长油矿,先后从事过选油、清井、打捞、安装、采油等工作,其中在野外驻点抽油就达16年。退休之后,他自告奋勇,不计报酬,义务到野外抽油,一干又是3年。
1973年,杨家沟投产了一批旺油井。当时,这个区域还没通电,用拖拉机带动抽油。这里远离矿区,作业需要又不能离人。他见半山腰有一孔圈过羊的废窑洞,经过清理整修,成了他宿办合一的值班房。他同开拖拉机的小李就吃住在这里,除中途抽调到别的区域短暂工作外,他一直住到退休。
1986年,他返聘回来的时候,杨家沟油区有4个人,照看着21口油井,日采原油9吨左右。当时正在上产,采油队人手紧张,他建议其他人全部调走,他一人负责照看这些油井。领导怕他忙不过来,他说,既然应承了,保证没问题。
那时候,这个油区都是单井,分布在石砭上和山窝间,他每天骑着自行车爬高下低,奔忙在各个井场。日积月累的摸索,他掌握了每口油井的产量和上液规律,从而灵活调控抽油时间。产量较高的,抽三四个小时拉闸停抽,三四个小时后再开抽;部分低产井,抽三小时左右,停抽五六个小时;这应该是早期的间歇抽油了。
在崔老的悉心看护下,该区域日产量从初期的9吨上升到12吨,随后又上升到21吨。日产提高了,电耗也降低了,机器磨损也减少了,队长直夸崔老干得好!
胡家村区域打了一批新井,队上调崔老去负责该区域抽油。进入夏季,油区持续强降雨,杨家沟区产量受到影响,情急之下,崔老又被调了回来。崔老根据天气变化和油井上液规律,重新调整了抽停时间。很快,杨家沟区的产量又回复到高产平稳状态。
1988年,甘谷驿油田中村区开发上产,崔老被慕名聘去驻点抽油。新建区域没有值班房,他只好吃住在黑家堡,每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看护油井。为此,甘谷驿油田给他颁发了书有“退休不歇、奉献不停”的奖状。
崔老被称为“老秀才”,是因为他酷爱读书学习,且兴趣广泛,学有所成。
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坚持学习创作诗词楹联,多次参加国内征联比赛并获奖;坚持学练书法,每到年关,他自带笔墨,义务为职工写春联;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他坚持习练气功,以致年过八旬,还精神矍铄,可双腿放叉,能骑车带水。
我在子校任教时,崔老常骑着自行车,拿着随身携带的打了卷的小本本,到我办公室探讨诗词楹联。我到矿工会工作后,他时不时地找到办公室,相互交流思想,反映职工心声。我给他送上笔墨稿纸,他总是乐呵呵地笑纳道谢。我知道,崔老喜欢写写画画,可他舍不得花钱买这些东西。至今我还珍藏着他题词赠言的笔记本和一幅仿毛体的书法作品。这是一份珍贵的纪念,更是纯真友谊的体现。
前些年,上下班的路上,碰见他骑车带水,他就会停下来,“小卫,你住几楼,我给你送两桶井水。”我连忙说,“这可不敢,您这么大年龄了,还敢让您送?”他笑盈盈地说,“没事,年轻人上班忙,我闲着,身体没问题。”行文至此,那个个头不高、穿着老棉袄老布鞋、操着老延长话的崔大叔,仿佛站在我的眼前。
三
矿安是“油二代”,我在子校教书时,他还是学生。
1992年,他参加工作到油矿,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采油工作。这样算来,他也是一位年轻的老采油工了。
矿安一开始是泵油工,就是跟着泵油车拉管子泵油。除此而外,还要听从泵油车司机指挥,擦洗保养车辆,帮忙换轮胎换钢板。矿安能吃苦不怕累,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因为表现好,一年后,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由泵油工考录成了泵油车驾驶员。
那年月,油矿的车不好,路况差,产能不足,任务繁重。一段时间,泵油车司机和泵油工成为油田最艰苦的工种。
资金短缺设备难以更新,工作连轴转,车辆得不到维修保养,半路抛锚熄火、断钢板爆轮胎的事,随时都会发生;井越打越远,路越修越长,油区多为砂石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遇到暴雨和积雪,不是被冲毁,就是泥泞打滑走不成;受技术和施工质量影响,油田产能严重不足,天天刮罐底,月月扫油井,泵油工无奈地感叹:“不怕泵油,就怕没油泵”;年有任务,月有指标,日有定额,一年四季容不得半点松,一不留神就会欠产拉产,完不了任务;管理粗放,盲目指挥,乱泵抢泵等无效内耗严重……
这样的背景下,矿安开上了泵油车。每天天不亮,他就开车出发,到指定区域,一口井一口井地挨着跑挨着泵,泵满一车要跑几十个井场。一天泵三趟油,完成定额得十几个小时。赶上饭点了,还能在井队吃口热饭;赶不上了,只能在路边买份面皮或啃一包方便面凑合;忙完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二点;有时还得抽空维修保养车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拼着命的干,从而保证了任务的完成。
2000年,矿安10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泵油任务,被延长油矿管理局评为“生产标兵”。
这个“标兵”来之不易,谁知矿安和他的战友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交谈中,矿安曾动情地说,当了泵油工,就像嫁给了单位,老人顾不上照看,给妻子也帮不上忙,连和上幼儿园的娃娃见面啦话时间也没有。问起他的期盼,他说,真想好好歇几天,美美地睡个囫囵觉。可不是吗,长年累月地起早贪黑,哪有不累的。他说,为确保安全,泵油途中,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将车子停靠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打个盹,眯一会。
泵油工真苦,泵油工真累。如何走出困境,把他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是各级管理者长期关注和破解的难题,期间,也做过许多尝试和探索。
2002年,七里村的原油生产突破了20万吨大关。2003年起,上下形成共识,必须下大力气推行“有序采油”,彻底改变连滚带爬的被动局面。
有序采油是百年老厂管理历史上的一场革命,务必成功,不容失败。矿党政抓住油井计量、间歇抽油、有序泵油三个重点,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做调研,订方案,明责任,细分工,抓落实,强推进,求实效。
“有序采油”的前提是产能的主动。为此,成立领导专班,从源头入手,抓建井质量和施工质量,让每口油井都能正常运行,让油井出好油出旺油。
在此背景下,矿安从泵油车司机晋升为三大队的一个区队长,他既是有序采油各项措施的组织者,又是具体的实施者,他切身体验了“有序采油”前后的飞跃和变化。
较为精准的油井计量,在摸清单井上液规律的同时,为间歇抽油和有序泵油提供了依据;依据上液规律,分批分类推行间歇抽油,引进自动控制系统,逐步实行自动化间歇;依据油井计量统计结果,从划片包干泵油逐步转化为派车泵油。
井口有了存油,泵油工凭派车单跑几口油井就能泵满一罐;遇上高产井,一两口就能泵满一罐;大大节省了泵油时间。一般早上七八点出车,下午四五点就能收车,他们也可以正常上下班了。
随着“有序采油”的持续深化,泵油工有了轮休,车辆也得了保养,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生产安全也有了保障。
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有序采油”已成为百年老厂管理上的经典案例,在全油田得到推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序的理念已成为一种文化,沁润到职工的心田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序的理念,将不断绽放新花,结出硕果。
四
同采油工朋友打交道多了,脑海里时常出现他们的形象。
十多年前,我到外地出差。晚上住在宾馆,突然产生了想给采油工写几句话的冲动。随手拿起床头的便笺和铅笔,草成几段名为《采油工》的短诗。回到单位,又反复琢磨修改。一个搞文艺的同事看见后,拿了短诗谱了曲,指定油田歌手学唱,并在基层慰问演出中演唱,受到一线职工的喜爱。
后来,这首歌被推荐参加了陕西省总工会举办的职工文艺调演,荣获创作奖;随后,代表陕西省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获优秀奖。现将歌词抄录如下,献给长年奋战在生产一线的采油工朋友,以表达我对他们最真诚的敬意!
《采油工》歌词
迎来金光灿烂的朝阳,送走五彩缤纷的晚霞,
你长年累月痴心守护,舞动的采油树。
紧紧螺丝查查电路,平凡工作坚持重复,
经受风雨历经寒暑,追求从未停驻。
维护井场记录参数,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
不求回报默默付出,地下原油喷涌而出,你把笑容展露。
啊,平凡的采油工,你把埋头苦干传统发扬光大,
你把开拓创新精神代代传承,奋勇向前永不止步。
啊,伟大的采油工,你把青春挥洒在山川井场,
你把忠诚融化到人生征途,百年延长辉煌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