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中寻女性觉醒之光
文/李依珊
暮色如诗,温柔地为白日的喧嚣画上了静谧的句点。饭后,我在公司弥漫着墨香的图书室踱步。在书架的一隅,《被讨厌的勇气》就那样静静伫立,像是在等我,刹那间,它牢牢拽住我的目光,封面上“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这句话,恰似一记惊雷,重重地劈向我内心深处那些顽固的认知壁垒,让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摇摇欲坠。同时,心底深处那对生活本真模样的探寻渴望,也被悄然唤醒,如同沉睡的种子开始萌动。
我怀着一种近乎朝圣的虔诚,缓缓翻开书页,哲人与青年一来一往的对话,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流淌而出,化作一道强光,毫无阻碍地穿透生活的重重迷雾,直直抵达灵魂的最深处。
我在回忆的幽径中徘徊,过往的经历如影随形,好似一张无形的密网,将我们紧紧束缚其中。许多女性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迷茫,把职场的荆棘坎坷归咎于生育带来的“羁绊”,将家庭的磕绊矛盾归因于原生家庭留下的“痕迹”。而阿德勒心理学,宛如一阵轻柔却有力的春风,吹散了这些无端的阴霾。它温柔低语:过去的经历不过是生命的底色,真正绘就人生斑斓画卷的,是我们赋予这些经历的独特意义。
那位在职场与家庭悬崖边缘艰难行走的母亲,曾经满心抱怨“为家庭牺牲事业”,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几近窒息。直到有一天,她如梦初醒,将育儿时光里磨砺出的耐心与智慧,巧妙转化为职场沟通与管理的艺术。刹那间,事业的曙光穿透厚重云层,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这,便是自我接纳的觉醒之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平等、敬业”的肥沃土壤中,她勇敢接纳当下的自己,却不被现状束缚,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好似一朵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铿锵玫瑰。
置身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泥沼,“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句话,恰似一把寒光凛凛的手术刀,精准剖析出我们内心深处的症结。身为女性,我们如同在钢丝上艰难行走的艺人,在“贤妻良母”与“职场精英”这架天平的两端颤颤巍巍,极力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在社会期待那灼人的目光下,背负着沉重压力,艰难前行。
书中那位科技公司的女工程师,即便孕期身体不便,仍毅然坚守岗位,主导完成关键项目。这不禁让我忆起自己的经历。二胎孕早期,我接到组队代表陕煤集团参加陕西省国资委共青团知识竞赛的任务。那一刻,我无暇顾及孕早期的风险,满心只有对集团信任与肯定的感激。于是,我迅速组建团队、全力备赛,从预赛一路拼搏至决赛,最终斩获第二名的佳绩。正是母亲这一角色,赋予我更强大的力量,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勇敢笃定,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做得更好。
生育,无疑是女性人生剧本中极为重要的情节,但它绝非限制,而是力量的源泉。生活中,无数母亲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她们或忙碌于职场的办公桌前,或穿梭在家庭与事业的交错小径,或活跃于公益奉献的广阔天地,或是如书中女工程师坚守岗位攻克技术难题,或是像我一样在职场上展现专业素养。这些身影汇聚在一起,彰显着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这信念,一笔一划勾勒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独一无二的人生画卷,而这些画卷层层堆叠、相互交织,凝聚成“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厚重底色。
然而,前行的漫漫长路上,恐惧如鬼魅般如影随形。害怕被讨厌,害怕被拒绝,成为我们裹足不前的借口。“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这看似离经叛道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那个因“脸红恐惧症”而逃避告白的女孩,不正是我们内心恐惧的真实写照吗?我们用“温柔”“谦让”的华丽外衣包裹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真实的模样,宛如一只被困在华丽牢笼里的金丝雀。
直到那位女销售总监,勇敢放下对客户喜爱的执着追求,专注于专业价值的传递。那一刻,业绩的显著提升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原来,真正的价值在于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而非他人的喜爱。这是走向精神自由的密钥,在“友善”“诚信”的光辉指引下,我们鼓起勇气,坚定迈出改变的步伐,向着自由的彼岸奋力前行。
当我们将目光从自身狭小的天地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共同体感觉”便如同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幸福即贡献感”,这不仅是一句话,更是一种深邃的生活态度。那位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曾经一心专注于自我证明,内心却始终感到空虚与迷茫。当她将目光投向乡村女性,致力于帮助她们就业时,她在付出与奉献中找到了真正的幸福与满足。越来越多的女性怀揣着爱与责任,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她们用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汇聚成照亮社会的银河。
合上《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心中涌动着无尽的力量。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场与心灵的深度对话,是女性觉醒的激昂号角。真正的女性力量,是忠于内心的声音,是在自我接纳中茁壮成长,在课题分离中重获自由,在贡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愿每一位女性,都能拥有这份被讨厌的勇气,在新时代的广袤天空下,展开自由的翅膀,尽情翱翔,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让我们带着这份勇气,奔赴生活的每一场山海,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日出,共同谱写新时代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