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浓浓,氤氲在心
文/李延辉
年味儿,如一抹温馨的雾,悄悄在心间弥漫,那浓郁而熟悉的气息,总能勾起心底最深处的柔情与回忆。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却时常能听到人们轻轻的叹息,感叹那份曾经触手可及的过年气息,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细细品味。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联想到‘看景不如听景’的古语,但在我看来,过年的年味,既在眼中,更在心里。
其实,在我看来。过年年味自在眼中、更在心里。年味儿不是别人给你制造的,是自己感受到的!如果你还是找不到,那就随我走进我体味到的浓浓的年味儿里吧!
一进腊月,街头巷尾便热闹非凡,买新衣服的队伍如长龙般蜿蜒,人们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仿佛每一件新衣都承载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近几年来,因为经济条件的好转,到年跟前时除了少数的人没买,不少人元旦前后就买了个差不多。大家都在念叨这样的话:买晚了就买不到好衣服啦!估计没买的还是咱们的农民大叔们,因为拿不到工钱所以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大街上滚动的人潮、听着有钱人的阔气话,耐着性子等待老板那天喝醉了酒一高兴让会计造表“大赦天下”啊!然后领着孩子、老婆兴冲冲赶到商店,蘸着口水一张张数着红色的票子,也甩开了膀子,忙活一年终于可以擎起脊背说“我”是家里的天!所以,年味在元旦就已开始的买新衣服里!
接着开始的是忙活过年的全部准备。每逢这时,我总记起奶奶教我民谚,这些民谚,如同历史的低语,不仅记录了过年的习俗,更承载了代代相传的文化与情感,每一次吟诵,都仿佛能听到祖辈们的笑声与祝福:
“二十三打发爷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贴对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磨豆腐,二十八蒸馒头,二十九扶墙走(贴年画),三十走油(炸年糕),初一早起扭一扭”
不用掰开来解释什么,这循着日期安排缕顺了的活计,没有一天不在为过新年而忙活,没有一天不氤氲过年的气息!
人常这样调侃:娶媳妇做准备,不到媳妇进门没有个准备好的。过年也是这样,扫扫打扫这里,布置布置那里;看看自己家准备的,比比邻居家买来的。就这样,总是还有所欠缺,总是还没有张罗齐备,年三十儿便款款而来。于是鞭炮声从午饭开始前便如雷鸣般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的巨响中夹杂着孩子们的欢笑声。红色的炮屑如同点点繁星洒落一地,与红红的春联、门帘、窗花相映成趣,整个庭院被一片喜庆的红色所包围。场院里,孩子们抱着渴望意外收获的心情穿梭在炮屑上,寻找没有燃放而遗落的炮仗。稍一留心你一定会听到:“啊,我找到一个。”“我也找到一个”甜蜜的童音回荡在院落。年味儿浓浓!年味儿甜甜!
回到家里,桌上你的手机早已开始忙碌:一条条祝福的短信铺天盖地而来,心中的幸福就春雨后的笋儿一茬涌动一茬的澎湃激昂。
于是,循着年味儿写下最真最诚的祝福,传递虎年虎头虎脑的的祝福 :
鞭炮凌空脆,迎春接福到;短信驭云传,祝你愿她好。吃完饺子看春晚,笑声不断年味闹。待到午夜钟声响,金虎呼啸春来报。新年之际,我借东风送您最美的祝福:合家欢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虎年大吉!
于是乎,普天同庆,正是龙腾虎耀!新年的气息浓浓的氤氲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龙的传人!
从蒸馒头的炊烟烈火中,从劈劈啪啪的剁饺子馅里;从呼呼啦啦洗旧年最后一次衣服时,奏响着新年的交响乐。
从包饺子藏钢币儿的蜜笑里,从捡到遗落炮仗的惊喜时,从偷窥长辈包压岁钱的兴奋中,年的交响乐响遍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心灵!
于是乎, 鞭炮凌空脆响,新春到福气便像纷纷落下的鲜红的炮屑撒了一身。饺子热气腾腾冒,一个个钢币儿便带着惊喜与幸福接踵跳跃在每张脸上。
吃完饺子,厨房里阵阵笑声传出,原来所有的女人们都在抢着洗刷碗筷!
水果、瓜子、花生、糖满满的摆了一桌。不知谁喊了一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
磕着瓜果,看着春晚,不时笑意溢满了双颊。年三十儿守夜,最重要的还不是看春晚!对,你猜对了,为了等待新年的钟声!你看还有半个小时,大大小小的男人们已把鞭炮摆满了院落,调皮的还把一颗炮仗放在了苹果树枝丫上!你听,他们还各有分工:你,负责焚香以备点炮仗;你,布置主要炮仗;你,专门负责“通风报信”:一脚站在门里,一脚站在门外,小脑袋里外晃荡,内外兼顾,既要盯准春晚的倒计时,又要保障外面放炮仗不迟误了钟点。忽然,这边一声大喊:倒计时开始,门槛上的小伙子便一起大声叫:五、四、三------随着“一”的齐声呼喊,院落里鞭炮声便响彻了整个村庄、楼区。于是乎,熙熙攘攘、轰轰烈烈的鞭炮声噼啪震响,不知谁家的车上的警报器也兴奋的撕裂的嗓子一样助阵!
年味儿不是别人给你制造的,是自己感受到的,您说呢?!
人活着不是靠别人,是靠自己,靠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颗真挚热诚的心!一颗善良易于满足的慧心!
放完了鞭炮,祝福的话像香气一样扑面而来。熬住的继续看电视,熬不住的躺下睡一觉。小家伙们怎么都不愿安静下来,抖出新衣服,还振振有辞:“您不是说过年穿的吗,您看,现在过年啦,我该穿新衣服了。”不管自己曾经会不会穿,都在晒着谁的最好看,谁穿起来最帅,都在忙着往身上套!还有更心急的开始跑到老人面前开始磨磨蹭蹭压岁钱啦!
呵呵,年味儿越来越浓!年兴越来越高!年意越来越厚!年无处不在!
拜年,这一习俗源自古代对祖先的祭祀与尊敬,如今已演变成亲朋好友间表达祝福与感激的重要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与文化的传承。这不,天还没亮,做饭的做饭,给孩子穿衣的穿衣,收拾家里的收拾,有条不紊。吃完饭,喊齐了人马,先给家里的老人磕头拜年,齐刷刷跪了一地。过年真好,由衷感叹!
拜完至亲拜亲朋,人们挺直了脊梁,抖了抖崭新的衣裤,脸上洋溢着笑容,步伐矫健地穿梭在亲朋好友之间。他们理一下纹理分明的头发,迈开锃光瓦亮的鞋脚,一拜就是整个村。亲大爷亲娘舅、三大姑六大姨,朋友的娘同学的爹,一年一节,没有不到之礼没有不到之处!
拜完年,回到家,鸡鸭鱼肉一大桌,果汁饮料溢满杯;男人们,不言而喻,觥筹交错,吆五喝六,一眨眼,能喝的早已红光满面,不能喝的钻到桌子底下!
吃完饭不用招呼,人都不知何处去啦。原来上午拜年时就已越好了下午的行动。打牌的拼成一桌,玩麻将的凑手去了,没喝够的同学朋友聚聚继续海量,还有不想扎堆的就衬着崭新的衣服,和着崭新的心情,站在崭新的新年气息中,举起相机录下新年的喜庆!孩子们攥着自己“挣”来的压岁钱,要么比拼谁多谁少,要么冲向商店,各取所需。您要是觉得累啊,那就房门一关,趁着二两酒劲,倒头歇着去!总之,一年到底就这几天可以把所有烦恼抛置脑后,轻松洒脱几天,何乐而不为呢?!
过年真好!真好!
年味儿在看着儿孙绕膝盈盈笑脸的双亲!年味儿在朋友同学放开生活琐屑的开怀畅饮!年味儿在兄弟姐妹们团聚一室不拘无束的侃谈!年味儿是让心借着热闹的氛围忘却烦恼的静心一室闲坐。年味儿,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成为了一种深深植根于心的情感纽带,它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了归属感,让我们在团聚与欢笑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与美好。它无处不在,却又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会。
年味儿,那股深深植根于心的温暖与感动,如今愈发浓郁。年兴在己,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每一个过年的瞬间;年劲儿挺足,我们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的一年;年意心感,我们珍惜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