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地学、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CCAJ 数字化优秀期刊

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

陕西省科技期刊精品期刊

初读不解文中意

发布时间:2025-01-14编辑:世君

初读不解文中意

/席坤

IMG_20240725_113538_副本.png

从小爱读书,倒不是为了驱赶迷茫、对抗平庸,而是农村的童年娱乐生活贫乏,读书让虚无单调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那时的书分两种,一种是学校发的课本,凭着老师的讲解以及记忆力一遍遍重复背诵;另一种是家里堆放的闲杂书籍,虽年少识字不多,但看着偏旁部首,囫囵吞枣般连蒙带猜读着读着也就顺畅了,只是知其表意却不能领悟其中深意。时隔多年,其中的一些细节历经年岁的增长、生活的打磨,反而让人记忆犹新。

c9abaff0738d5b458bbbc08c65839cf.jpg


  《红楼梦》中主角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光鲜亮丽人物,但还有一位卑微的乡下小人物刘姥姥,相较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宝黛钗等人,她寒酸质朴得让人悲悯。刘姥姥出场时生活极度贫苦窘迫,孩子的冬衣没有着落,家里连吃饭都成问题,为了生计也只能向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如今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王夫人讨救济。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蹭到贾府角门前,称呼门外的下人“太爷”,把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叫“周大爷”,把小孩子叫“哥儿”,把周瑞家的叫“周大娘”。显然这些人的年龄比刘姥姥小得多,但为了谋生,为了行个方便,仅从这些称谓就明显看出贫苦人刘姥姥此行的辛酸。
  好不容易见到王熙凤时,刘姥姥连忙回复:“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很诚恳。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中有这么一句话“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而刘姥姥在人前直面自己的贫穷,坦言走不起、没啥礼物可拿,足见其内心的挣扎、矛盾与无奈。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带着头茬摘下的新鲜枣子、倭瓜、野菜来感恩。受到了史太君、王熙凤等人的热情款待,逛了大观园,期间到了栊翠庵、怡红院,吃饭、吃酒、行酒令、品茶等等,以一人之技逗乐了全府上下,赢得了众人的尊重。纵观整个《红楼梦》,荣国府各方势力、不同阶层、各怀心思,只有在这一刻他们忘记烦恼、忘记身份,开怀放声大笑。而在临走时,平儿领着刘姥姥来到屋里,指着堆着半炕大伙儿送的东西,特交代了王夫人的馈赠:“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银子),共是一百两(银子),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在刘姥姥千恩万谢、道佛感激时,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人,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可敬的平儿帮刘姥姥维护了尊严和脸面,但王夫人的那句“以后再别求亲靠友”,让刘姥姥内心认清了不同阶级之间的现实差距,这并非靠躬身屈膝、喜剧逗乐能弥补的,因此后来在荣国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时期,她也没再来过。
  同样是“笑”,却很容易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孔乙己》一文笑声贯穿始终,孔乙己在笑中登场,在笑中生活,在笑中喝酒,在笑中教小伙计写字,在笑中为小孩子分茴香豆,在笑中被揭伤疤,最后在笑中死去。纵观孔乙己的一生,活成了别人眼中的笑料。其实孔乙己也有着自己的理想,旧中国几千年来的科举取士在他脑海中早已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因此他把偷书的行为辩解为“窃书”,直言窃书不算偷书,读书人的事怎么能算偷呢?他以“君子固穷”自榜,为自己识得“茴”字的四种写法而自豪,迫于饥寒交加却又坚持着读书人仅有的清高与颜面。
  不仅仅是孔乙己,鲁迅笔下的每一位读书人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困境,《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幸福的家庭》中的青年作家、《伤逝》中的子君、涓生,都处在一个个特殊的年代,都充满悲悯与忧愤,在苦苦寻找灵魂的皈依与安心之处,最终不得不放下诗和远方,苟且眼前一地鸡毛般的生活。

经典为什么是经典,就在于这里。文学大家笔下的人物,但凡出场,微言大义,简单几句话,写尽人间百态。


ISSN:1671-749X
CN:61-1382/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