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修贵”到“自主修”,澄合矿业公司西卓煤矿维修创新挖出“金疙瘩”
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澄合矿业公司西卓煤矿始终秉持集团“四种经营理念”,以修旧利废为突破口,通过组建车间维修班、搭建劳模工匠室两大平台,深耕日常自主维修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维修降本之路。截至9月底,累计节省维修费用38.50万元,为矿井稳健运营注入强劲动力,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亮眼答卷。
车间维修班作为日常维修的主力军,聚焦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开关、绞车、管路等常用设备及构件,创新维修工艺,实现“修旧利废”效益最大化。高价值瓦斯抽放管路作为矿井关键设施,单根采购价高达6600元,且用量大、易损耗,外修成本居高不下。为此,该矿维修班大胆创新,研发“清洗+打压+焊接”组合维修工艺,将单根修复成本压缩至50元,较外修费用节省一半。“以前管路坏了要么花大价钱外修,要么直接换新,现在自己掌握了维修技术,350根管路就省了5万多,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车间维修班技术骨干何平拿着刚修复完成的管路介绍道。截至9月,该班组已通过这项工艺成功破解“管路维修贵”的行业难题,累计节约外修成本5.25万元。

在关键部件维修领域,该矿车间维修班着力培养自主技术力量,摆脱对外依赖。针对馈电开关智能综合保护装置、电磁启动器电流互感器等核心部件,技术人员潜心钻研维修技术,累计完成37个馈电开关保护装置、36个电磁启动器电流互感器、8个风机开关保护器的自主维修。原本需2.5万元的外修费用,通过自主维修仅支出0.5万元,节约成本2万元。同时,对双速回柱绞车、电焊机等日常设备开展全面检修复用,维修绞车6台、电焊机3台、金属切割机1台及各类配件200余件,较外修节省费用2.75万元,让老旧设备重新焕发活力。

如果说车间维修班筑牢了日常降本的“基本盘”,那么张玉和劳模工匠室则扛起了核心技术突破的“硬骨头”。面对采煤机、提升机等关键设备维修被厂家“卡脖子”的困境,劳模工匠室以技术创新为己任,集中骨干力量开展攻关,成功打破厂家在提升机核心设备维修领域的价格垄断。“当时厂家报30万维修费,我们心里憋着一股劲,就想证明咱们自己也能修!”张玉和回忆起攻坚过程时说道。最终,团队通过技术转化与自主攻坚,仅花费1.5万元就完成了全面维修,一次性节约费用28.50万元,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巨额开支,更掌握了关键设备维修的核心技术主动权。

维修降本的背后,是该矿对技术人才培养的持续投入。矿井通过“以修代训”“师徒结对”等模式,让技术人员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形成了一支“懂原理、善维修、能创新”的专业队伍。从日常设备的小修小补到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技术人员用精湛技艺诠释着“工匠精神”,为维修工作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一步,澄合矿业公司西卓煤矿将继续深化维修创新实践,进一步扩大自主维修范围,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室的技术引领作用,持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让“修旧利废”“自主创新”成为全员共识。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以更优的维修质量、更低的运营成本,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书写新时代煤炭企业精益管理的新篇章。(李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