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场粮草官”老田的一天

百米深井之下,综采设备轰鸣运转;地面之上,一场关乎“矿山粮草”的无声战役正悄然展开。作为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搬家中心一名驻矿的“材料大管家”,田均宏用脚步丈量矿区、用清单串联生产,以精准到“螺丝钉”的物资调度,为井下作业筑起坚实后盾。
晨光里的“战前动员”:物资就是战斗力
清晨6点,项目部还笼罩在薄雾中,田均宏已带着台账出现在物资仓库,对着货架快速清点:“液压支架连接销缺12套,密封圈需补货30组……”作为中心驻矿材料员,老田深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工作至今未出现材料配送失误。
“田哥,今天可得把工具给弟兄们配齐了,千万别耽误生产。”班前会时,安装三队副队长白振平对地面材料员田均宏叮嘱道。
每天早会安排当日工作,老田都需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材料及工器具提前准备妥当。工人可随身携带的工具,要在其下井前交付;无法携带的材料,则要尽快联系辅运车辆安排下井。“没有‘料哥’干不了”,同事们的玩笑话却印证了他工作的重要性。秉持着事事争先的态度,在每个班组下井前,他快速准备好工具,为一天的生产打好基础。
正午时分的“中枢神经”:数据织就保障网
每天的中午,是老田相对“悠闲”的时光,这个时间段要整理材料和工器具。他将早上领用的器具及材料,认真填写在物品领用单上,一笔一画,工整的字迹上看出了他的认真,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名称,都承载着工作的严谨。他仔细统计井下需要但场地缺少的材料及工具,与中心调度联系,及时调货。
电话铃声不断,手中的笔也未曾停下。老田一边用肩膀夹着听筒,一边快速记录调度反馈的信息,额头上微微沁出细密汗珠,在午后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好的,我明白了,这批材料预计明天上午能到对吧?行,我这边提前做好接收准备。”刚挂断公司电话,另一个电话又急促响起,是井下安装队打来询问材料运输进度的。老田耐心解答,安抚对方焦急的情绪:“放心,都在按计划推进,下午辅运车辆就会把你们急需的那批材料运下去”,不耽误生产是老田一切工作的前提。

暮色中的“最后防线”:守好责任田
“老田,下班啦!”。早班的同事已经升井,高兴地呼喊着他。“就走!”带着陕南口音的他停下手中工作,笑着回应道。早班工人陆续升井,中班物资配送进入高峰。田均宏站在集装箱改造的“移动物资站”前,快速备货,“力矩扳手3把、导向滑轮组2套……”盘点的声音与设备轰鸣形成奇特的和鸣。
中班的同事们陆续前来领取工具材料。老田站在集装箱门口,精神饱满,对照着中班的任务安排表,有条不紊地将一件件工具、一捆捆材料递到同事手中。“物资保障既要‘零延迟’,更要‘零误差’”。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创新推行“四查工作法”:查型号、查数量、查质量、查反馈,降低物资差错率。
随着中班同事们下井,场地逐渐安静下来。老田的工作还未结束。他重新整理剩余的材料,将刚刚发放工器具的集装箱归置整齐。同时,拿着扫把打扫场地卫生。晚霞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他就像一颗不知疲倦的螺丝钉,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在陕北能源保供攻坚战中,正是无数个“田均宏”构建起高效物资供应链,让“乌金”动脉永不停歇。(纪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