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铸就百年延长能源发展之梦
— 一位八零后“油”然而生的骄傲
文/文三刀

有一种能量,积蓄亿万年的时光,汇聚了多少油花的芬芳,把年轻人的激情点亮,乘着一代又一代人共同打造的航母,在时代的浪潮中翱翔。
有一种精神,叫作百年延长,历经百年挑起石油工业发展的大梁,风雨无惧把时代的强音叩响。
生在秦巴山脉的农村,小时候没有出过山,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最奢侈的娱乐是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全神贯注地翻着小人书,也许只有煤油灯那点微光,才能打消儿时对黑夜的无奈和恐慌。
娘坐在堂屋黑暗的角落里,摸黑剥玉米棒子,剥下的玉米粒已经大半箩筐,嘴里唠叨说真是瞎子点灯白费油,洋油比粮食都金贵,让我这样可劲儿糟蹋,也不晓得念点正儿八经的书,将来考上学进了城能点上电灯,也免得看这萤火虫一样的光让眼睛遭罪。
我不关心娘说得那些话,只关注煤油灯的淡蓝色火苗,在微风下忽明忽暗地跳动,如同舞蹈一般摇曳的身姿,也会很纳闷一个问题,煤油灯里为啥点洋油,再就是火柴为什么叫洋火。
娘说咸吃萝卜淡操心,人碎碎的就钻牛角,旧里来就是这么叫,谁知道为个啥,再说跟我有个半毛钱关系。
村里有一辆唯一的小四轮拖拉机,是农业机械化最典型的代表,除了发挥运输的功能之外,车厢里还能上下捎个熟人,那要和司机认识才行。
乡村的黄泥巴公路坑坑洼洼,拖拉机走得很艰难,就像坐在弹簧上一样刺激,稍不留神就能跳起来,屁股摔在车厢沿上一阵酸疼。即便如此每一趟都是满满的人,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因为不是谁都有机会坐上拖拉机,没点交情谁能坐得上。
我从来没有坐过拖拉机,爹说不安全滚沟里都抬不上来,没事别去凑热闹,好好学习考上学了,将来进城坐汽车,爹进过城是见过世面的人。
尽管听不懂爹的话,还是很羡慕那些能够坐上拖拉机的人,更对拖拉机感到好奇,一到下雨天就在屋檐下,用泥巴做出好几台拖拉机,爹骂我没出息就会捣鼓拖拉机,咋不整个汽车,我委屈的眼泪在眼眶打转,哪里见过汽车是啥样。
每当拖拉机从村后的路上经过,都会循着声音追上一阵子,直到看不见为止,运气好的时候刚好在路边,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注视着,任由烟囱冒出的黑烟喷在脸上,就像吹风机快速扫过脸颊,一股混合着柴油味儿的气息,瞬间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了那个气味,感觉特别清新,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时常追着去闻,有几次是刚好拖拉机停下来的时候,脸上被喷黑包公一样,却觉得很开心。
有时候就会想,如此沁入心扉的气味,究竟是从哪里散发出来,能看看拖拉机的里面就好了,一向都是乖孩子的人设,也做了一件调皮捣蛋的事,趁着拖拉机旁边没有人,往烟囱里偷偷塞了一个萝卜,想看看塞了萝卜以后,还能不能再发出那个好闻的气味。
结果可想而知,拖拉机司机拿着摇把,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也没启动得了,又找了几个人帮忙还是不行,司机急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却干着急找不出问题根源,我开始吓到了不敢说,指望司机自己发现。
看着在场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我想到老师讲的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还是选择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告诉司机烟囱里塞了一个萝卜,司机也没有追究是元凶,只是从烟囱的根部卸掉螺丝取出萝卜。
我也没有看到柴油是怎样让拖拉机跑,除了屁股上的鞋印告诉我以后不能调皮捣蛋之外,令人欣慰的是以后再遇到我,司机都会停一下问我坐不坐,害怕爹骂始终没有去坐过。
长大了一些,爹终于带我进了一次城,翻越山路以后到公路边,坐上进城的大班车。上车以后除了激动和新奇之外,不一会儿就剩下眩晕,天旋地转的难受,腹中翻云覆雨般的闹腾,最后还是没忍住,把凌晨赶个大早吃的饭,美美地吐在班车上。
爹尴尬的一直陪着笑脸,但是牛逼轰轰的售票员,还是毫不留情地把我们请下了车,爹让人家退票,售货员一脸嫌弃说不让洗车就烧高香了,还想退票想得可真美。
爹无奈地说只能步行了,我有些闷闷不乐,第一次坐班车就出丑,爹说这是晕车闻不惯汽油味,回来的时候不坐后面,坐到车头就没事。
返回来的时候,爹给司机发了一根烟,让我坐在前面油箱上的位置,一直用手捂住口鼻,勉强坚持到下车的地方,才捂住嘴巴喷涌而出,才知道坐汽车原来是如此遭罪的事情。从此对坐班车有了阴影,以至于多少年后一直闻不了汽油味。
娘笑我没有坐车的命,闻拖拉机烟囱比吃饭都香,见了汽油味能把肠子吐出来。爹骂我卵用没有,就这还指望去大城市,城市里到处都是汽油味,以后的社会石油就是资源,没有石油干啥都不行。
第一次听到了石油,原来煤油灯里的煤油,拖拉机里的柴油,班车里的汽油都是从石油里炼出来,然后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后来家里通了电,买了电视机,从新闻中才知道石油的真正价值,也从历史书中知道了一个词叫贫油国,终于才弄明白为什么煤油叫洋油火柴叫洋火,还从书中认识了一个铁人叫王进喜,更了解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那就是石油人。
这就是我的人生中,和石油之间最早的邂逅,可能也是众多八零后共同的经历,只是没有想到我和石油的情缘,并未就此了断。
大学毕业之后,兜兜转转地徘徊在很多十字路口,未曾想过与石油的缘分未尽,命里注定让我成为延长石油这艘航母上,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做了数以万计石油浪花中,不起眼的那一滴油花。
在普通的岗位上,平凡地走过这么多年,就像一个钻头一根焊条一样,默默地发挥着自己微小的价值,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更多的是骄傲和崇敬之情。
站在沈括的雕像前,才明白千年之前,一代科学家眼光的独到,历史见证了“此物后必大行于世”预言的伟大,也明白先贤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何其智慧而有远见。
陆上第一口油井的传奇,打破了华夏陆上不产石油的神话,狠狠地打脸西方石油专家的伪论断。正是一个又一个普通的血肉之躯,用最原始的肩挑背扛,打破谎言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陆上第一口油井,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盏航灯,指引一代又一代的延长石油人奋勇向前。奇迹是不屈不挠的人所创造,历史也是在坚持信仰中改写。
作为八零后一代延长石油人,心中岂能忘却一代伟人题写的那四个大字,“埋头苦干”不仅代表伟大领袖对先辈们的肯定,更是对后辈延长石油人的殷切希望。
延长石油已经走过一百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作为八零后一代,仅仅只走了它的三分之一,在这样一位见证了历史长河的百岁老人面前,我能有的情怀除了崇敬就是珍惜。
崇敬延长石油的坚强和毅力。从历史的尘埃中跌跌撞撞地走来,经过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代,仍然岿然不动地屹立在世界企业之林的顶端,不骄不躁稳而有序。
延长石油用实际行动证明,无愧于百年企业的称号,无愧于无数革命先烈为之付出的努力,无愧于孕育革命和石油的黄土高原上那一片神圣土地。
八零后一代人,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珍惜作为一名延长石油人的荣誉,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成果,珍惜、继承和发扬延长石油精神是我们延长人的历史使命。
这就是八零后一代对延长石油这艘能源航母,油然而生的自豪,可以有底气得大声说:我是延长石油人,我为您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