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漫步
文/王园

翻看泛黄的散文集,书上写,漂泊久了的人,总会被记忆里的泥土气息牵引,渴望一场不问归期的逃离。不知从何时起,我竟也成了这般模样,每逢周末,便匆匆收拾行囊,暂别霓虹闪烁的街巷,一头扎进乡野,去寻那梦里的宁静与心安。
又一次回到家乡,恰好遇到刚回乡的童年玩伴,许久未见的我们沿着乡村小道漫无目的地散步,眼前徐徐展开的乡村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满眼都是缤纷而鲜活的大自然配色。树荫掩翠下的村庄清幽静谧,连暑气似乎都消减几分。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路两旁是已收割完毕的麦田,金黄色的麦茬向远方延伸,像是给大地铺了一层细密的绒毯。
路过晒谷场,新收的麦子堆成金灿灿的小山,几个孩童追着滚圆的稻草垛打闹,笑声像撒落的铜铃。拐过弯,路过村东头的那一汪池塘忽地撞入眼帘。六月初,池面浮起第一枚铜钱大小的新叶,像孩童刚摊开的掌心,怯生生托着几粒晶莹的露珠。粉白荷苞斜斜探出水面,裹着层毛茸茸的青纱,比偷戴花环的小姑娘还要腼腆。
塘边的芦苇丛里,不时传来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和着蝉鸣,奏响初夏独有的乐章。再往前走,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菜园。竹篱笆上缠绕着紫色的牵牛花,藤蔓间垂落着嫩绿的豆角、红彤彤的番茄,还有顶着黄花的黄瓜,在绿叶间若隐若现。邻家阿婆正在园子里除草,见了我们,直起腰来笑着打招呼,脸上的皱纹里盛满了温暖,“又回来啦!快来摘点杏子吃!”那带着乡音的话语,亲切得如同小时候母亲唤我们回家吃饭。阿婆颤巍巍地摘下几颗黄澄澄的杏子,塞到我们手里,果肉的酸甜在舌尖化开,连同记忆里的夏日时光,一并酿成了心头的甜。
我与同伴一路走着,一路悠闲地聊天,心中的烦恼被这乡音乡景揉碎成了飘散的蒲公英。乡野的风是轻柔的,宛如一双治愈的手,慢慢拂过我和同伴的发丝。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治愈的密码——麦茬在夕阳下泛着温柔的金光,是大地写给游子的情诗;荷叶托着露珠轻轻摇晃,将时光酿成透明的琥珀;就连邻家阿婆布满皱纹的笑脸,都盛着比任何良药都醇厚的暖意。
正沉醉时,母亲挎着竹篮唤我们:"摘花椒叶烙煎饼,再寻些野菜来!"我和同伴踩着绵软泥土走进田野。马齿苋紫红的茎秆泛着油光,灰灰菜顶着白霜般的绒毛,野苋菜藏在秸秆间轻轻摇晃,不一会儿竹筐便盛满了山野馈赠。
日头高悬时,铁锅滋啦作响,花椒叶的香气混着面糊的焦香四溢。老槐树下,咬一口外脆里糯的煎饼,配着凉拌野菜的酸绵,再淋上蒜汁,暑气与疲惫在舌尖一同化开。原来故乡的滋味,就藏在这些带着露水的叶片与烟火里。
返程途中,故乡的风仍在耳边低语。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故乡依然以它沉稳缓慢的节奏,守护着岁月的本真。它像一条无形的脐带,将漂泊的灵魂紧紧系在这片土地上,提醒着我们:所谓心安处,从来不是某个特定的远方,而是能让我们记得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活的归处。那些藏在麦茬里的童年,浸在野菜香中的温情,早已在岁月里酿成了生命的底色,无论走多远,都能在某个疲惫的瞬间,轻轻托起我们漂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