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地学、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CCAJ 数字化优秀期刊

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

陕西省科技期刊精品期刊

端午随笔:《离骚》与《史记》的相逢

发布时间:2025-05-30编辑:世君

端午随笔:《离骚》与《史记》的相逢

/王小敏  姜爱文

 

夜色中路灯渐渐亮起,温暖的灯光洒满街道。当《史记》的朗朗书声穿透韩城古城七十二巷的青砖碧瓦,当彩纸折成的龙舟在澽水河破浪前行,传统文化完成了从典籍到现实生活的完美延续。那些曾被视为古老的文化符号,正通过端午节的舞台,重新生长为这个时代独特的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IMG_20210724_193942_副本.png


晨光初绽的街巷,一声清童音划破城市喧嚣。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蜷坐在电动车后座,眉心一点朱砂痣如同一粒跃动的火焰,扑闪的睫毛似振翅欲飞的蝶。她紧紧攥着母亲衣角,奶声奶气地吟诵《史记·苏秦列传》名句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豆沙色裙摆沾着细碎的晨光,车筐里艾草束随着颠簸轻轻摇晃,将端午特有的香味,抖落在早高峰熙熙攘攘的人潮里。

当儿童节的缤纷气球撞上端午的艾草门楣,这场跨越两千三百年的奇妙相遇,恰似青铜编钟与电子琴的和谐共鸣。汨罗江的粼粼水波漫过幼儿园五彩斑斓的滑梯,屈子"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千古叩问,在孩子们咬下第一口甜粽时,化作唇齿间缠绵的软糯回甘。楚辞中沉睡千年的"秋兰""杜若",正被稚嫩的小手用彩泥精心捏成香囊,挂在书包拉链上,随着孩子奔跑叮咚作响。

听!校园礼堂里传来清澈的童声朗诵,"帝高阳之苗裔兮"的抑扬顿挫间,交织着彩裙旋转的窸窣声响;"纫秋兰以为佩"的深情咏叹中,裹挟着手工课上粽叶与米香的清新芬芳。当《离骚》的古韵遇上孩子们奶声奶气的诵读,传统文化不再是古籍中冰冷的铅字,而是闪烁在眼眸里的璀璨星光,是指尖缠绕的五彩丝线,是鼻尖萦绕的艾草清香。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曾伏案于韩城芝川古原的烛光下,以五十万言铸就“史家绝唱”。他受尽苦难,却让历史挺起脊梁,成就 “无韵离骚” 的千秋绝响。君子之风,正如《离骚》与《史记》,跨越时空,山高水长。他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完美诠释了屈原以身报国的慷慨大义。

北方社区的粽摊前,着哪吒头的小丫头正认真地跟着皱纹里长满岁月的奶奶学包粽子折好粽叶,先放红豆,再铺一层江米……”;南方的手工作坊里,父亲用竹篾精心扎制龙头,男孩举着彩笔仔细给龙鳞上色,颜料盘里的明黄与赭石,竟与古籍中"天子乘龙"的记载不谋而合。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即使身处北方,们也能透过屏幕,感受南方端午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飞驰的龙舟、飞溅的水花、奋力划桨的身影、震天的呐喊,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这些视频里的龙舟文化,与生活中的端午习俗相互呼应,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愈发闪耀,代代相传。

这一刻,两千年前的月光与今日的霓虹交相辉映,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那些沉淀在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正被悄然唤醒。   


ISSN:1671-749X
CN:61-1382/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