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南产业机电设备维修中心:给设备装上“云端听诊器”
“李工,监视器发出警报,3号泵的振动值异常!”在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支架车间里,正在忙碌调试液压支架的团队突然接到了紧急通知,突如其来的状况,让调试工作暂时中断。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技术人员并没有陷入慌乱,这得益于他们最近引入的“云端听诊器”系统,通过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故障。他们从容地打开控制台,调出“报警管理”界面。只见屏幕上迅速显示出轴承温度曲线、振动频谱分析、同类故障处置方案等一系列关键信息……
这种通过远程快速响应故障的场景,如今在支架车间已是常态。过去,由于传统泵站运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技术人员常常陷入困境。每当设备出现故障,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排查和修复,不仅影响了生产进度,还增加了运维成本。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架车间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运维模式——给设备装上云端听诊器。
所谓云端听诊器,是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一旦设备出现异常,系统就会立即发出报警,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如今,技术人员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不用像过去那样,依靠传统的听音棒或肉眼观察来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这种全新的运维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运维成本。
“我们给每台泵站都装上了‘电子感官套装’。”现场技术负责人李正强掀开设备防护罩,露出三枚闪着绿光的微型装置,“这套‘感官套装’的安装和调试花费了我们不少精力,振动传感器要避开高温区,温度探头得贴着轴承外圈……”他打开电脑展示实时波形,“瞧见没?这个11m/s²的振动指标,搁以前得用听音棒贴着耳朵才能察觉。”
控制柜里新装的黑色通讯模块在闪灯。“这是咱们自己改的通讯盒子,把温度、振动这些电气信号和机械振动‘串’在一起。上周就是它捕捉到输入轴位置振动异常增高,帮我们及时发现了输入轴轴承故障。”
“以前,我们常担心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影响生产进度。”李正强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给设备配备了24小时的私人医生,随时都能了解它们的身体状况。”
在车间干了十多年的老维修工常师傅最有发言权:“以前我们就像‘急诊科大夫’,现在变身‘保健医生’。这套系统能做到‘未病先知’,上次系统提示3号泵润滑油需要更换,我们提前更换时果然发现润滑油轻微乳化现象。”数据显示,系统上线半年后,泵站检修工时从平均8小时压缩至3.5小时,备件库存周转率提升了40%。
除了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这套‘云端听诊器’系统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系统能够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及时间,为技术人员提供前瞻性的维护建议。这意味着,技术人员可以在设备真正出现故障之前,就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和修理,从而进一步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监测波形图表
此刻的监控大屏上,三维健康图谱中的设备参数平稳波动。车间副经理曹飞飞的手机弹出一条推送:“3号泵预测性维护窗口期剩余72小时。”他笑着划掉提醒:“明天早会就安排预防性检修,这次我们要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预防性维护。”
目前,该套设备已在支架车间成功落地应用,构建起一道道牢不可摧的“智慧防线”。这一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泵站运维的效率与准确性,更标志着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王元、李正强)